欢迎来到江苏培训在线!
总站
切换分站
13851992307
江苏培训在线 > 新闻资讯 > 教育头条 >  南京教育格局(名小篇)丨阳光

南京教育格局(名小篇)丨阳光

发布时间:2016-07-25 23:10:43  来源:教育通摘自 阳光 CEC圈层  浏览:   【】【】【
金钱可以流动,房产可以置换,而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当然,对于孩子的成长,真正的顺其自然,并非是父母什么都不干,两手一摊,而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接受命运的安排,那才是内心的坦然。

去年,有朋友问我,主城区那些破房子为什么这么贵?我告诉他,那是学区房,附加有名校的价值。他一撇嘴:“想当年,我是从农村过来的,哪有什么学区房,小时候随便上上,最后还不东大嘛。”言辞间,对学区房不以为然。


“我查过,现在正推行划片政策,教育均衡化,学区房要大跌了,以后大家都上民办,民办才好。”本想和他谈一谈对教育的理解,学区房的前世今生与未来趋势,他摆摆手,有些不耐烦,于是作罢。


上个月,这位朋友突然问我,到底买拉小还是芳小,龙江芳小这边停车方便吗?峨嵋岭小区怎么样?两房合不合适?南师附小的蓁巷怎样?好像不贵,可以买吗?对了,距明年5月报名不满一年,会不会上不了?哎呀,怎么涨这么多,涨了一万!


一连串问题,焦灼之态毕显。


而这一年,他的想法完全颠倒。孩子明年就上一年级,忽然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要么已经买了学区房,要么都在考虑打算,开始坐立不安了。

 


传统小学教育:固化


其实,有没有孩子,对教育的理解不一样;有了孩子,快上学时,对教育的理解又不一样。任何一个阶段,人都不可避免被自己过去的经验与知识架构束缚。


而基础教育,最近几十年的转变与格局,与过去,完全不同。


社会的整体分层是根本。


教育充当着整个社会的人才选拔机制,在经历剧烈动态的阶层流动之后,最近些年,已经渐有固化之态。以南京为例,最近十年,甚至最近五年,南外优录作为一个关键指标,也已经没什么新意,各小学的梯度分层明显。


最新出炉的2016年南京名小优录榜,基本上就是前几年的复制,这是一种相对固化的格局,体现的是教育的分层。


南京公办小学,近6年南外优录人数


近6年南外优录人数

年代

学校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拉萨路小学

28

34

40

38

30

28

琅琊路小学

15

30

36

39

30

28

力学小学

18

26

21

30

24

26

芳草园小学

20

25

26

25+

24

24

银城小学

12

12

23

22

22

20

北京东路小学

10

16

19

21

17

12

南师附小

12

10

10

17

13

13

游府西街小学

10

10

11

9

7

10

一档:拉萨路小学、琅琊路小学、力学小学、芳草园小学

一档半:银城小学

二档:金陵汇文小学、北京东路小学、南师附小、游府西街小学

三挡:天正小学、汉江路小学、凤凰花园城小学、赤壁路小学、三牌楼小学、天妃宫小学

其他:其他也就是其他了。偶尔一个,掷骰子意义。

这就是传统的南京小学教育格局,20名以上、10~20、5个左右,其他打酱油。虽然仅仅是南外优录这一单项指标,但至少是南京人相对普遍认可的。当然,这种梯度档位,更像是小学学区房的价格等级序列。


民办小学崛起?


这些年,民办崛起,普遍被认为大概率。


最近一批兴建的民办小学,“金蝉脱壳”色彩浓郁,用的是公办学校的品牌、公办的校长、公办的部分师资与学校硬件、土地、资本。


这样性质的小学,在2016年,每个区都在打造,数量极少,比如鼓楼的民办琅小,玄武的民办玄外小学,秦淮的民办郑外小学,建邺的民办南外青奥村小学。与其他公办小学的区别是,不受学区束缚,能通过种种考试自主选择生源。


区域

民办小学

鼓楼

鼓楼实验小学(民办琅小)

建邺

南外青奥村小学

玄武

玄外附小

秦淮

郑外小学

刚办的小学,其教学理念、师资尚待观察,但不可否认是,出生时就自带光环,趋势向好,最终取决于南外对这些小学几年之后的优录情况。


再加上仙林南外小学、苏杰小学、致远小学,构成了南京的一二线民办小学阵容,堪称热点,每年都吸引众多眼球。



名小生源:重视教育的家庭


全市级公办一线名小,拉力琅芳银,单价普遍4万以上,5万以上甚至6万比比皆是。而各区的民办名小,包括民办的仙林南外小学,构成了隐含的民办一线。报名人数远远超过实际录取人数,甚至达到10:1这样的夸张比例。


优质教育资源是什么?


传统校风的教育理念,重要。师资的稳定与充裕,重要。除此之外,小学的生源也很重要。社会中上层级家庭,重视教育,也有充裕的资金、精力投入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年数万几乎是起码的标准。有一个指标很有意思,在名小中,全职太太比例相当之高,且自身受教育程度颇高。


因此,重视教育的优质家庭,就是所谓的好生源。

这样,南京的小学格局就很清晰明朗。

(1)   一线公办名小,通过高价学区房,甄选出好生源;

(2)   民办小学,通过考试择优,甄选出好生源。

无论是高价学区房,还是考试,核心都是筛选与择优。


这个社会的残酷就体现在这里,对于一个孩子,他可能是懵懂无知的,但父母早就对他的平台做了挑选。名小未必都好,草小未必就差,但名小之所以名,有其整体与概率原因。至少,碰到好老师的概率要大多了。


小学学区房的价值意义


优质的小学教育资源,包括一二线公办名小,包括少量优秀民办小学。但生源筛选机制不同,公办小学是通过学区房,民办小学是通过考试。


前者,买了学区房,就能百分之百入学;

后者,提前学习和培训,还未必能百分之百入学,是一个概率,甚至10:1。


因此,这就是学区房的真正价值,一是相对固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入学的确定性,相当于拿到一张学票。只要你买了,学校的大门就对你敞开。


有些媒体或专家,在过去几年里,习惯用划出学区、学区划片等方式来恐吓父母,提示学区房的巨大风险。其实,小学生的生理所限,“就近入学”是无法回避的原则。迄今为止,南京没有出现过一线公办名小被划出过的先例。


你认识一位副局长?不好意思,这个关系现在未必可靠。


用权力择校,父母非得煎熬到8月最后几天,方才笃定——且还未必如愿,有哪个家长在孩子的学校平台上,碰个运气?


关键一点,小学入学时,都是白纸;初中入学,已经有成绩。好的初中和好班也是自带择优属性。因此,小学学区房比初中学区房更有价值。


再者,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孩子的赋值。


不要仅仅抱着投资心态去看待学区房,教育需求第一,投资属性其次。家庭教育是更重要的因素,再好的小学,如果父母把孩子扔到学校,平时漠不关心,那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终,决定孩子成长的,不是学区房不是学校,还是孩子自身的素质、能力与价值观,这需要家庭、学校与氛围的长期熏陶,不迷恋学区房,不神话。


从另一个角度,如果说孩子的成长是100分,学校因素占比哪怕只有5分,但这5分是死分数,该拿还是拿,你家庭教育优秀,不见得别人就不优秀。



公有制的特质


公办教育层面,中国有学区房,美国也有学区房。


区别是,在美国,提供租房证明,也能上相应的公办学校。当然,美国学校排名靠前以私立居多,公办教育只是基础,谈不上多优质,但尽管如此,挑选合适的社区与学校,也是美国中产阶层不约而同的选择。


 比较            国别

中国

美国

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公办+部分优质民办

私立

资源决定因素

公有制,政府意志

房产税,师资与生源

权贵阶层

优质公办+部分优质民办

私立

中产阶层

优质公办+部分优质民办

相对优质公办+部分私立

普通阶层

普通公办+民工子弟学校

公办

公办上学方式

学区,就近原则

学区,就近原则


在中国,决定优质教育资源的是政府,“有形的手”根据需要,配备优质公办学校,并形成了相应的学区圈属;在美国,决定公办资源的是房产税,即,居住在怎样的社区,缴纳了多少房产税,决定了相应的公办师资与生源。


无论中美,共同点是,教育资源实行的都是“因材施教”,这个“材”就是筛选家长,要么通过学区房,要么缴纳不菲的学费和残酷的面试,从而挑选出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


因此,在美国的城市,一位普通中产,别指望能上到这个城市最好的TOP5学校,因为TOP5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奥巴马夫妇的两个女儿均就读于美国西德维尔友谊学校(Sidwell Friends School),顶尖私立学校之一,培养了众多华盛顿精英。当然,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前副总统戈尔的儿子也曾在该校就读。目前,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中,还有副总统拜登的孙子。


而在南京,一位普通中产,两百多万就能锁定一线公办名小的入学名额,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到优质教育。


其实,这就是中国公有制的特质,社会公共资源由政府调配,资本只是辅助力量。

如果是彻彻底底的资本力量,私立学校主导一切,公办学校仅仅是落后的基础资源。那么,教育就成为社会阶层固化的利器之一,中下阶层瞬间矮化。


学区房,房价昂贵,充满了弊端,让人屡屡叹息,但除了学区房,其他的教育入学方式更不公平,更没有确定性。这种情形,像极了高考,太多人谩骂,但回过头思考,如果中国的高校是全盘自主招生或看父母的阶层,这样的社会,还有平民子弟多少机会?


但凡是有点能力的,不至于一无所有的赤贫家庭,就像文章开始那位父亲一样,稍微了解,对南京的小学现状与格局不难有判断。


相比较初中,小学其实很特殊。入学时,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在未来,他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际遇,有着怎样的机会,甚至有不同的烦恼与快乐。


面对稚嫩无知的面孔,多少父母压抑着内心的惊喜与叹息,只要能力够得着,只要有机会,都想尽可能给孩子一个优质的教育平台——哪怕只是心理上,至少也是慰藉。每个父母的内心,都害怕在孩子长大了,突然有一天后悔,后悔当年没有给孩子创建最好的机会。


金钱可以流动,房产可以置换,而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当然,对于孩子的成长,真正的顺其自然,并非是父母什么都不干,两手一摊,而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接受命运的安排,那才是内心的坦然。

责任编辑: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旨在公益传播,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相关评论我来说两句
© 江苏培训在线 苏ICP备15001086号-1